4月7日,“2025电视剧导演高级研修班”在青浦区朱家角古镇开班。作为国内电视剧导演领域的高端培训项目,此次上海站活动以“实战赋能、创新破局”为核心,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导演、编剧及行业从业者参与。当天上午举行的开班仪式上,一场名为“潮涌江南 角里花开——中国名导进朱家角”的圆桌会议率先拉开帷幕,郑晓龙、阎建钢、林楠、王丽萍、李星文等业界嘉宾齐聚一堂,共议行业挑战与未来方向,也为上海探索影视产业新路径提供了诸多建设性意见。
首期“电视剧导演高级研修班”去年11月在北京举行。5个月后,研修班移师我国影视制播行业的重镇——上海。本期研修班由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、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,青浦区委宣传部、青浦区文旅局、中广联合会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、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联合主办,导师阵容延续首期北京班的“顶配”标准,由会长郑晓龙和副会长兼秘书长阎建钢领衔,郑晓龙、李星文、王小平、毛卫宁、林楠、周新霞、霍廷霄、鲍德熹、陈敏正、张升、阎建钢共11位导师,将先后教授导演、编剧、剪辑、美术、摄影、造型、视效等专业课程以及行业趋势等相关知识。这些导师,无一不是行业翘楚,像摄影课就特别邀请了享誉全球的华人摄影大师鲍德熹主讲,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霍廷霄则将主讲美术课。
助力优化,中国影视环境
在研修班正式开课之前,组委会举办了特别的“开班仪式”——由郑晓龙、阎建钢、林楠三位著名导演和著名编剧王丽萍参与的圆桌会议。资深媒体人、剧集研究者李星文抛出了“现实题材突破与创新”的议题,他们共同交流探讨了新时代电视剧叙事和创作的思路和方向,干货满满,直面行业痛点,探索中国影视的提升破局之道。
在交流中,郑晓龙寄语年轻导演:“作为导演必备的基本能力,就是会思考、有自己独特的认知、有对人性有更多的了解。某种意义上来说,拍片子技术不是最重要的,拍的内容才最重要。”
去年的首期研修班上,阎建钢关于“导演的四门功课”,曾引发广泛热议。这次在上海,他说自己很赞同郑晓龙的观点,“导演要有感受力、认知力”,这些能力从何而来?他自问自答:“导演的重要工作,就是要将文字转变成有魅力的可视内容,所以导演的文学功底如何至关重要,没有几千个中外经典文学名著中人物形象的积累与滋养,只做表演型导演,肯定是不行的。”
林楠则从技术层面,讲述了年轻导演需要具备的素质。他说,不少导演被时代淘汰是因为“在现场不愿意丧失话语权,新技术诞生后,他们抵触新技术的植入和跟进”,但年轻导演因为对新技术有热情,就能有先天优势,“人类的本质区别是能使用工具,技术就是工具,所以新导演应该用很大的热情拥抱新技术”。
反映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是文艺创作的核心任务。新时代的发展会带来新人、新事、新观念,以及新的生活方式、思想发现和艺术发现,这些都是优质影视作品创作的源泉,名导名编剧的真知灼见,让现场数百名行业嘉宾听得相当投入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